饶阳新闻>>饶阳头条

饶阳创新金融扶贫助农民增收

2017-03-21 10:29:19 来源:河北日报

“要不是有金融好政策,从农行办理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,建起了温室大棚,也不能有今天的好日子。”近日,笔者在饶阳县北歧河村采访时,村民姚铁轮难掩内心的喜悦。

姚铁轮说,他以往年收入仅有几千元,看着别人种植棚菜发家致富,他也想着大干一场,无奈没有资金,这种愿望一直没有变成现实。去年该县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,姚铁轮用土地承包经营权从农行贷来9万元,建起了温室大棚,种植了4亩西红柿,一年纯收入达到了10万元左右。姚铁轮的经历是饶阳县创新金融扶贫的一个例证,农民沉睡的土地资源通过金融创新转化成了推动发展的资本。

把农村资源与金融资源有效对接

姚铁轮所在的饶阳县,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。过去农民守着土地资源却贷不到款,近两年,县委、县政府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为契机,创新金融理念,在推行“一权一棚”(土地承包经营权+温室大棚)抵押贷款的基础上,整合农行、保险、扶贫、土地、农林、畜牧、供销社等相关领域资源要素,利用供销社综合改革平台,创造性地构建了“九位一体”的金融支农扶贫工作模式。

该县财政出资3000万元设立了风险补偿基金,农行按照10倍系数放大,对贫困户精准投放,贷款免抵押、免担保,实行优惠利率。同时,饶阳县政府还联合中华联合保险公司,针对土地流转、果蔬棚室、养殖场舍等创新推出了特殊险种,政府以财政补贴为农户购买保险服务,降低了农行和农户的经营风险。此外,饶阳县政府还充分发挥乡镇扶贫干部、驻村工作队、村“两委”等熟悉农情、村情、民情的优势,由其协助推荐贫困户,协助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。

引导金融资金更多投向“三农”领域,使农村资源与金融资源真正做到有效对接,缓解了贫困户融资难的问题,使现代农业成为饶阳最具特色的富农产业。目前全县设施蔬菜面积33.5万亩,设施葡萄面积11.5万亩,年产各类果蔬240万吨,是名副其实的“京南大菜园”“京津大果园”。

产权交易中心唤醒农村“沉睡资产”

农业贷款与一般商业贷款不同,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缺少有效抵押物,虽然拥有土地、宅基、棚室、禽畜舍、农机具等资产,但这些资产不能用于抵押贷款。

为便于农户把资产变为资本,饶阳县率先在全省成立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,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、棚室所有权、生产经营设施等农村产权的权属变更、产权交易、资产评估等业务。他们将各职能部门集中到中心办公,业主只要到一个窗口就能一站式办理。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董事长娄宝业说,他们采取村推荐、乡审核的方式,从申请到发放贷款,农户不会超过15天,龙头企业不会超过20天,非常便捷。

建立产权交易中心,不仅唤醒了农村“沉睡资产”,更带动了金融资本流向农业,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壮大,实现了一举多赢。与此同时,饶阳县积极对接农业银行总行,成功将饶阳县农行定为农行系统的金融产品创新基地,先后创新推出了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(棚权)抵押贷款”“扶贫奶牛按揭贷”“金穗快农贷”“光伏贷”等产品。

在饶阳县寨子村,全村373户人家一次性完成土地确权,并用37亩地的确权证做抵押,从农行成功贷款150万用于购买培育蘑菇的原材料,如今,全村年产鲜菇15万公斤,产品主要销往京津冀蔬菜市场,带动周边200户农民脱贫致富。

金融“贷”激活精准扶贫

“种上一个棚,当年就脱穷;卖完两棚瓜,小车开回家;一户三棚菜,小楼都能盖。”行走在饶阳县有着1.5万余个大棚的果蔬百里长廊,听人们说着这样的顺口溜,金融创新精准扶贫的成效正在显现。

娄宝业介绍,去年该县涉农贷款增量达到4.2亿元,其中贫困户贷款3500万元,一般农户贷款6500万元,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贷款3亿元,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。

资金活,则产业兴。通过此模式,该县为贫困户发放扶贫贷款5400万元,为20多家农业合作组织企业提供金融扶贫贷款支持并办理反担保手续,500多户贫困户利用这笔贷款建起了温室大棚,盖起了猪牛羊舍,发展起了种植、养殖产业,走上了致富道路。(记者陈凤来 通讯员张婷婷)

责任编辑:何菁
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
			河北新闻网
			官方微信
			
			河北日报
			客户端
			
电子报
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